发布日期 :2021-10-12 16:28:28
编者按:了解一家上市公司 ,离不开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 。为帮助投资者掌握不同行业的财务分析基本技巧 ,提升投资决策能力 ,深交所投教中心联合毕马威、海通证券、长江证券 、兴业证券,共同推出“财务视角看行业”系列投教文章 。本篇是本系列第九篇 ,敬请关注!
上篇文章提到 ,医药行业主要关注增长类 、盈利类 、收益质量、研发投入四类财务指标。本篇及下篇,28圈将通过模拟“密室逃脱”游戏 ,带您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这四大类指标进行分析,找到打开“发展之窗”“营运之门”“研发之灯”的三把钥匙 ,进一步了解医药公司基本面情况 。
从增速、毛利率打开“发展之窗”
来看一则案例 :制药企业A公司2017年至2020年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25% 、26% 、34%和19% ,复合增长率约为19% ;制药企业B公司2017年至2020年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-1% 、19%、27%和20% ,复合增长率约为16% 。2020年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,857.30亿元 ,同比增长4.5% ,整体来看,A与B的增速均优于行业整体水平,表现似乎都不错 ,但仔细一看,B公司2017年营业收入不增反降,而且差距比较明显 。
为什么会仅在2017年出现这种情况 ?通过阅读B公司年报得知,2017年2月,B公司的主要产品进入更新后的国家医保目录,这意味B公司要执行医保谈判价格 ,导致其产品销售单价明显降低,但此时 ,由于进入时间较短 ,因医保目录带来的放量尚不明显,才出现了2017年营业收入不增反降的情况 。新医保目录同样适用于A公司 ,但A公司营收增速并未因其出现如此波动 。通过阅读年报得知,这是因为A公司在2017年之前纳入医保目录的产品就已达到53种,而2017年仅新纳入8种产品 。通过对比A、B两家公司的营收增速 ,可以发现 ,在医保政策变化时,A公司丰富的产品线为其提供了有力保障 ,所以相比之下 ,A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也更强 。
再看毛利率,A公司2017年至2020年的毛利率约为87%至88% ,B公司同期的毛利率约为93%至96% ,B公司毛利率明显高于A公司。通过阅读两家公司的年报得知,A公司是一家创新药和仿制药共同研发的公司,B公司则是一家创新药企业 。结合行业常识 ,创新药的高盈利能力是知识产权保护的结果,专利期内的排他性导致其几乎没有别的产品竞争 ,而仿制药是完全市场化竞争 ,因此,B公司的高毛利也正是由其“尖+精”,即不够丰富的产品线结构带来的。
对于商业流通企业而言 ,由于其角色职能是将产品从生产企业配送至下游终端 ,且在下游直接面对医药产业链中最强势的医院环节,因此其净利润率通常不高。以商业流通企业C公司为例 ,其2020年的毛利率仅为11.8% ,与上述A 、B公司不具有可比性。
通过上述案例可见 ,医药企业的产品 、服务性质不同 ,导致了其毛利率的差异。当一家公司的毛利率与其产品、服务结构 、性质相匹配时 ,究竟是何种结构的公司更值得投资,则需要投资者的自身判断 。
从费用率、经营净现金流/净利润推开“营运之门”
对于一家产品结构发展良好 、产品毛利高的医药企业来说 ,能最终留存多少利润 ,留存利润的质量又如何呢 ?
来看一则案例 :A公司2016年至2020年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9%、38%、37%、37%和35%,较为稳定并呈现轻微下降趋势;B公司2016年至2020年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9% 、38% 、41% 、36%和37% ,走势相对波动 。结合经营净现金流/净利润来看 ,A公司2016年至2020年的该比率分别为0.98 、0.77、0.68 、0.72和0.54 ,整体呈下降趋势 ;B公司2016年至2020年的该比率分别为1.11 、1.11 、1.75、2.46和1.07 ,除2019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外 ,其余阶段均较为稳定 。
通过阅读年报可以发现 ,以2019年为例 ,B公司经营净现金流/净利润大幅增长的原因为产品销售现金流入较多 ,而固定资产折旧 、无形资产摊销 、股权激励费用等非付现费用较大 ,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远超过净利润。
当收益率指标之间出现矛盾时 ,28圈可以从公开途径进一步了解公司信息,分析公司的运营情况是否恶化。通常来讲,制药 类企业离不开销售驱动和创新驱动,如一家企业销售费用率较为稳定,营收也逐年增长 ,但经营性现金流/净利润指标确呈现逐年下滑态势 ,这时投资者可以收集更多的企业营运信息作出判断 ,例如,关注公司是否存在向下游压货的情况等 。
(本篇由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王丹、黄嘉程供稿)
(免责声明 :本文仅为投资者教育之目的而发布 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 。深圳证券交易所力求本文所涉信息准确可靠 ,但并不对其准确性、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,对因使用本文引发的损失不承担责任 。)